海島之森-小琉球藝術季
細著藝術 | 小琉球藝術季
「仿生02」
複合媒材 (回收塑膠袋,鐵絲)
H105x W70x D70 cm
2022
靈感源自藝術家相信萬物皆有存在的意義。以衛生紙包裝包裹鐵絲,再將透明塑膠袋熨燙出有機型態,仿造自然的生命感外,也向消費主義下的「價值」提出叩問。
「殘骸」系列
藝術家認為「殘骸」並無好壞之分,萬物終成殘骸,而人類又會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麼殘骸及影響?
編織作品
「殘骸01」
複合媒材 (回收衣物, 毛線, 鐵線)
H113x W94x D42 cm
2022
「殘骸05」
複合媒材 (回收衣物, 毛線, 回收塑膠瓶, 木漿紙線, 彩漆銅線, 鐵線)
H79x W64x D27 cm
2022
探討海洋中珊瑚白化或化為殘骸的議題,以舊衣物、寶特瓶、塑膠袋等回收材,編織出繽紛的有機形狀及白色區塊,並保留衣物原有的標籤、鈕扣,將人造殘骸與自然生物的樣貌連結,象徵著消費主義下的人類,是否也逐漸在社會的標準化中,失去自己的色彩?
洪郁雯透過特殊方法使裁成條狀的保特瓶瓶或塑膠袋與衣料等連接在一起,過程中不需要再使用膠水等新添耗材,更落實永續環保精神,而且在編織的反覆動作中,創作者本身也被療癒。其中「Debris 05」作品的核心塑料編織部分,是她望著宜蘭海岸時所創作,回到台北後才繼續用回收衣物完成整件作品。衣料原本使用的鈕釦、標籤等也被完整保留融入,這讓作品顯得更為有機,既能延續物件本身的價值並注入創作者的想法,也會再觸動觀者產生更多靈感與情感連結,生生不息。
化石裝置
「殘骸09」
複合媒材 (玻璃, 魚骨, 貝殼, 回收寶特瓶瓶蓋)
裝置 (尺寸依場地調整)
2022
除了結合水波紋燈投影的空間裝置,洪郁雯也利用打碎的回收塑料瓶蓋結合魚骨和貝殼,創作出「化石」系列作品,乘載在台玻自有品牌TG的儲物罐裡,以「化石」的概念呈現未來可能的人為與大自然殘骸,再次提出疑問與反思:消費主義下遺留的殘骸,在生態中難以分解,流入海中逼迫生物與之共生,對環境及人類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