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Seedin Lab將藝術作品化為海鮮料理!

《我吃了一個展覽》結合燈光、裝置與聲音打造海洋盛宴


文 / Kelly Hsiao

文章轉載自 / Harper's BAZAAR 哈潑時尚


The Seedin Lab的主廚團隊透過創意料理的方式,將海洋正面臨的石油污染、過度捕撈、全球暖化等問題呈現在美食當中!



深信「科技始於人性、人性源於自然」的The Seedin Lab,第二波企劃以「海洋」為主題,喚醒關注這個孕育生命卻漸被我們忽視且破壞的故鄉。本季的「海洋」主題企劃嘗試結合食育(食魚教育)、裝置與聲音藝術,攜手致力推廣海洋永續以及食育的海洋顧問愛爾文、以有機雕塑探討當代消費文化議題的新銳藝術家洪郁雯(Julia Hung)、用10年實地記錄台灣土地、海岸聲音打造「台灣聲音地圖計畫Taiwan Sound Map Project」的聲音創作者吳燦政以及由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製作的台玻自有品牌TG,從日常最容易親近海洋之處,展開另一場與大自然的對話。

The Seedin Lab《我吃了一個展覽》 Series 2

大海孕育而生的獨特地貌及漁業生態是自然最美好的餽贈,但這些並非取之不竭,根據中研院研究指出,近三十年來台灣近海魚種銳減只剩下四分之一,漁業及魚獲的大幅萎縮揭露海洋污染與生態瀕臨崩解的危機,而來自近年國際的調查,台灣附近海域的健康狀況,更在全球220個地區中排名199,幾乎敬陪末座;不只台灣,科學家更預測在氣候變遷影響下,2050年時海裡將沒有魚。海洋生態正面臨巨大危機,因此,The Seedin Lab的第二波企劃以「海洋」為主題,喚醒關注這個孕育生命卻漸被我們忽視且破壞的故鄉。


「看不到,不代表沒有發生。」家族世代與大海緊密連結的愛爾文,身為每天上市場進貨的餐廳主廚,尤能深刻感受問題嚴重性,他取之海洋也敬愛海洋,更熟知在地人對海鮮飲食的喜愛,但要所有人不吃魚太過不切實際,且未必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在兼顧飲食習慣、商業營運、漁業生態以及海洋永續下,他用創意思維將美味海鮮轉化為生動的海洋故事,透過用心專研的食魚教育帶領大眾認識並懂得挑選魚種食材,期望從最容易親近之處:你的餐桌,開始改變,扭轉並決定海洋的未來。

延續《我吃了一個展覽》系列精神,The Seedin Lab再次透過絕妙的五感體驗讓人輕鬆接觸寓意深刻的當代議題。活動現場除了提供嗅覺與味覺享受並兼顧食魚教育的餐飲,更有結合燈光、裝置與聲音等融入視覺、聽覺、觸覺的藝術展演,讓人從踏入The Seedin Lab的那一刻起,便彷彿推開了任意門,走進喧囂城市中的寧靜海,迎來一場充滿驚喜與發人省思的海洋盛宴。


此次展覽空間中伴著海生光影,耳際流淌的是聲音藝術家吳燦政紀錄海的聲音。一如視覺等其他感官認知,聲音也可以嵌入符號與訊息,牽引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並觸動身體知覺產生情感連結,因此,吳燦政不斷實驗視覺與聲音的音像關係,近年更透過「台灣聲音地圖計畫Taiwan Sound Map Project」十年計畫,紀錄生活環境中我們習以為常的聲響,透過漫步或定止的方式,穿越在城市與鄉村或沿海之間,探索人為與自然的環境的地域,透過這些聲音紀錄資料,以及聲音組合變化過程中的符號元素,推敲出人們的生活環境現象,由此層疊出在地的聽覺文化性格,並開啟視像、聲訊、音景與感知在當代美學文化視野的面向探討。


現場能欣賞到新銳藝術家洪郁雯創作,除了能一睹將回收塑膠袋創造出如雲霧繚繞的代表性作品「仿生Biomimicry」之外,更特別為此次海洋主題創作了最新的「殘骸Debris」系列作品。
位於入口處採用漁網製作的作品也同樣引人深思。粗細及顏色不同的回收漁網拼接塑形為不規則的大型裝置,讓人需要繞道而行的設計,目的是希望透過肢體觸感的互動,體會海中生物因人為污染帶來的生存不便及威脅。漁網同樣也象徵著消費主義中的陷阱,無論是海洋生物或人類都受其影響,而經過處理的漁網猶殘留少許「海味」,為觀者增加嗅覺感受。




The Seedin Lab 資訊
THE SEEDIN LAB
預約方式:僅接受inline預約 營業時間:12:00-14:30/18:00-22:00 Ocean menu:NT$2,680/人
bottom of page